當人體處在炎癥、結核、組織損傷、惡性腫瘤等各種原因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癥的病理狀態(tài)時,血漿成分會發(fā)生變化,如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和球蛋白含量增加等。這些蛋白質都帶有正電荷,能中和紅細胞表面的負電荷,使紅細胞之間相互排斥力減少甚至消失。此外,紅細胞自身的改變,如數(shù)量、大小、形態(tài)、血紅蛋白含量等,均會導致紅細胞聚集。聚集后的紅細胞團塊與血漿的接觸面積減少,受到血漿的逆阻力減弱而更易于下沉,這就是血沉增快的基本原理。正常人血沉每小時小于0~15或20毫米。
但是,在不同疾病的不同時期,如急慢性炎癥、結核、風濕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的早期,減少或中和紅細胞表面負電荷的因素尚未發(fā)展到相當?shù)某潭?,或疾病好轉緩解期這些因素已基本消除,紅細胞就不會呈現(xiàn)聚集現(xiàn)象,血沉就可能表現(xiàn)為正常。此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病情極有可能加重或出現(xiàn)反復。因此,血沉正常并不能排除有炎癥、結核、風濕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存在的可能,要想確診,還需配合其他體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