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三大常規(guī)(血、尿、糞)是體檢中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其結果不僅是臨床醫(yī)生鑒別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們觀察生理、病變的情雨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身體的健康要求和重視程度亦越來越高。每年一次或二次到正規(guī)醫(yī)院或體檢中心進行體檢,從而盡早發(fā)現自己身體狀況是否有異常,已成為許多人的“例行公事”。
說到體檢,當然離不開化驗。而說到化驗檢查,除了傳統(tǒng)必做的肝腎功能檢查外,現在普遍還增加了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和糞常規(guī)(糞潛血)的檢查,這些檢查對及早發(fā)現病變大有裨益??赡茉S多讀者朋友會問,現在的血、尿常規(guī)化驗報告項目太多,看不懂。
血紅蛋白比正常偏低,是貧血嗎?
首先應該了解一下貧血的確切概念。貧血是指人們的外周血液中單位體積內的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或)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參考值。由于有些類型的貧血的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比值不成比例,所以幾個指標中以血紅蛋白濃度最為重要。
對于一個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就可以診斷為貧血了。當然,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貧血的診斷項目還有幾項,如MCV、MCH、MCHC和RDW等,這些都是用來診斷貧血的類型的。
血常規(guī)檢查中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異常是炎癥的表現嗎?
不一定。
在某些生理情況下,如年齡、妊娠與分娩、運動、疼痛和情緒影響等,都可以造成白細胞的輕度升高或降低。至于病理情況,最常見的當然是急性細菌感染和化膿性炎癥,可導致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值增多;如果是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的話,可表現為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值降低,淋巴細胞比值增高;如果有寄生蟲感染或過敏性疾病的話,嗜酸性粒細胞的比值可顯著增高。
此外,惡性腫瘤、白血病、心肌梗塞、自身免疫病等均可引起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的異常。當遇到細胞形態(tài)異常時,醫(yī)生同時會在檢驗報告中予以提示的。
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白細胞,是怎么回事?
正常生理情況下尿液中可見少量白細胞。如果發(fā)現多量白細胞,則表示人體泌尿系統(tǒng)有化膿性炎癥,俗稱尿路感染。
通常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根據尿三杯試驗,確定尿中白細胞產生的部位,從而診斷炎癥的類型,如腎盂腎炎、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尿里有紅細胞,是血尿嗎?
如果發(fā)現尿液中紅細胞高于正常參考值,首先應該明確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最常見于女性月經期留尿,所以做尿常規(guī)化驗應該避開女性的生理周期。病理性的血尿從外觀和出血程度上又可分為顯微鏡血尿和肉眼血尿,常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膀胱炎、腎結石、腎結核、腎盂腎炎等。
臨床上還可以應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tài),如果尿中紅細胞形態(tài)明顯異常,出現芽孢形紅細胞,可判斷血尿的來源來自腎實質病變,應該引起重視,并做進一步檢查。
尿里有管型,是腎功能有問題嗎?
管型是由原尿中白蛋白和T-H蛋白在腎小管或集合管內聚集形成的,所以尿液中檢出管型時,尿蛋白也應該呈陽性反應。因此,管型的檢出在尿常規(guī)檢查中是有較大的臨床意義的。
管型又可分為透明管型和病理管型2大類。透明管型可偶見于正常人清晨濃縮尿中,以及劇烈運動等,但在腎小球腎炎時亦可明顯增高。病理管型則包括了各類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脂肪管型和蠟樣管型等,如見到白細胞管型,可明確患有腎盂腎炎;如見到紅細胞管型,可提示患有腎小球腎炎;而蠟樣管型則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和腎淀粉樣變時,預后較差。
尿檢時查有結晶,是怎么回事?
尿液中的結晶,例如尿酸結晶、尿酸鹽結晶、草酸鈣結晶等,多來自食物或鹽類代謝的結果,多受尿液的酸堿度、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沒有什么臨床意義。但亮氨酸、酪氨酸及胱氨酸等結晶只有在病理情況下會出現,亮氨酸、酪氨酸見于嚴重的肝實質損傷,胱氨酸見于氨基酸代謝障礙。
尿糖陽性,一定是得了糖尿病嗎?
不一定。
正常人尿液的尿糖試驗應該是陰性的,只有當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8.8mmol/L)時,才會出現尿糖。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結論,尿糖陽性一定是糖尿病。
如果留尿前服用過阿司匹林、維生素C等,均可導致尿糖的假陽性。如果留尿前曾靜脈注射過葡萄糖或食用過高糖食物,亦可導致一過性的尿糖陽性??梢?,正確留尿對確保結果的準確是非常重要的。
大便隱血陽性,一定是得了胃出血嗎?
不一定。
由于傳統(tǒng)的大便隱血試驗是采用化學檢查的方法,檢測大便中血紅蛋白的濃度,只有當出血量在血紅蛋白濃度0.5mg/L以上時,大便隱血試驗才會陽性。因此傳統(tǒng)的大便隱血試驗主要被用來檢查出血量相對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而對那些出血量較少的早期腸癌的下消化道出血就無能為力了,況且傳統(tǒng)的檢查方法還很容易受到食入動物的血、肉、肝臟以及維生素C、鐵劑等影響,很容易造成試驗的假陽性結果。因此現在各大醫(yī)院和體檢中心普遍采用了新的單克隆抗體檢測轉鐵蛋白的方法檢查大便隱血,這種方法的最小檢測量僅為10μg/L,且不受前面所述因素的影響。由于早期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多數沒有明顯癥狀,但會有少量出血,是早期腸癌的唯一信號。因此定期進行大便隱血試驗的初篩,陽性者再進一步進行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fā)現大腸癌的重要手段。所以,大便隱血檢查已成為體檢化驗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項目。
由此可見,三大常規(guī)(血、尿、糞)雖然是體檢中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但也不容忽視,需要正確解讀。其結果不僅是臨床醫(yī)生鑒別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也是我們觀察生理、病變的情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