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提示信息
信息來源:第一健康 閱讀 (719) 2017-02-22
精準醫(yī)療是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huán)境信息,為患者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醫(yī)療定制模式。
從概念上知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在合理選擇病人自己的遺傳、分子或細胞學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病人個人的遺傳信息(基因組)是精準醫(yī)療的支撐基礎,借助基因檢測技術,更深入、準確、全面的反映疾病的本質特征,直接“定位”疾病的準確缺陷,進而精準用藥。
精準醫(yī)療的實現,有三大前提:互聯網技術進步+大數據基礎具備+基因測序開始普及。雖然精準醫(yī)療本身不是一個新事物,但目前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加上互聯網帶來的大數據爆發(fā)為啟動精準醫(yī)療帶來了新的機會,精準醫(yī)療計劃的出爐恰逢其時。
那么對于我們健康人群來說,精準醫(yī)療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這不經讓我想起了魏文王問扁鵲的一個故事:魏文王問名醫(y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y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鵲答:長兄最好。長兄治病,是治于病發(fā)之前。
古往今來,人類一直希望掌握一種可以預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發(fā)生之前就進行防范。我國現存最早醫(yī)書《皇帝內經》曾指出:“上醫(yī)治未病”。那么科技發(fā)展至今,我們的愿望是否能夠得以實現?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基因檢測技術的完善,通過基因檢測預測自己的健康走向,使個性化預防未病之病已經成為可能。
“精準預防”是健康人群對于“精準醫(yī)療”最好的解讀。治未病,在疾病發(fā)生之前就進行防范,才是健康人群最佳的保健選擇。
第一健康基因檢測,通過提取受檢者血液、唾液樣本,利用檢測技術分析個體基因信息,預測個體患病風險以及未來的健康趨勢,在疾病未發(fā)之前做好預防,個性化預防未病之病。
基因檢測難道僅僅是出具一份檢測報告?檢測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這份報告,而在于指導健康的生活。
一方面,預知疾病風險的情況下,第一健康基因合作實驗室的遺傳專家會針對性的給出個體的健康建議,包括飲食、生活以及外部環(huán)境方面的改善建議。
例如容易得白血病的人要遠離這些環(huán)境:新車含有大量的甲醛,新裝修的房子也含有大量的甲醛和乙苯,高檔的大理石有輻射,就連顏色鮮艷的衣服里也含有甲醛,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環(huán)境污染,這些污染因素就會導致白血病易感人群發(fā)病。
例如容易得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人群不能濫用維E;容易得條件性壞血病、泌尿系統結石的人群不能過量服用維C;容易得乳腺癌的人群不能濫服提升雌激素藥物或保健品。
另一方面,第一健康基因的檢測報告能指導常規(guī)體檢。例如患肝癌風險比較高的人,應每半年做一次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甲胎蛋白AFP檢測以及B超檢查,如有可疑可進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
基因檢測,對于健康人群,給予精準預防,治未病;對于已患病的人,在于精準治療,指導用藥。健康,最關鍵在于預防,預防大于治療。等到發(fā)病了才關注,主動權已經不在我們手上了。人生數十載,第一健康基因,給您多一點健康觀念,多一些預防知識,疾病也許就會離你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