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球減少癥,是指周圍白血球計數(shù)持續(xù)下降所引起的一組癥狀。典型表現(xiàn)為頭暈、乏力,肢體酸軟,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低熱,屬祖國醫(yī)學“虛勞”范疇。中醫(yī)治療白血球減少癥采用益氣養(yǎng)血,補腎益精,健脾養(yǎng)胃諸法。
一般白血球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傷寒等、也有因為藥物引起的。如系藥物等引起的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藥,適當應用生白藥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鋰、茜草雙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觸放射線或其他化學毒物。由脾功能亢進引起的,易發(fā)生反復,嚴重感染,可做脾切除術(shù)。
白血球減少癥如何預防
1.對密切接觸放射線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應作定期檢查。
2.對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的患者,要嚴密隨訪。
3.慢性白血球減少患者,若長期隨訪血象穩(wěn)定,可不必服藥。對白血球數(shù)較低而有癥狀者可選用利血生、沙肝醇、維生素B4等藥物中的1-2種。
4.對起病急驟的粒細胞減少癥或缺乏癥,應送血液科搶救。
白血球減少癥如何治療
1.首先應仔細查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根據(jù)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如因藥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藥。
2.促白血球生成藥物臨床應用種類較多,但療效均難以確定。如維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種粒細胞減少癥,對由于維生素B4、鯊肝醇、肌苷、脫氧核苷酸、康力龍等對抗癌藥、放療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血球減少有較好療效。在病因治療同時,對上述藥物可選擇其中1-2種,服用4-6周,觀察是否有使白血球回升效果,切勿認為藥物越多越好,而同時使用數(shù)種藥物。
3.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可促進骨髓釋放細胞進入外周血循環(huán),當粒細胞減少是因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所致時,有較好且持久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