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排毒”的概念深入人心,可“毒”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不清楚?,F代毒物學認為,凡能與機體組織發(fā)生作用、破壞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質,就是毒物。
而在中醫(yī)看來,毒的含義非常廣泛,有“邪盛謂之毒”的觀點。中醫(yī)認為,凡是對機體有不利影響的物質或因素,無論其來自外界或體內,統(tǒng)稱為毒。因此,“毒”分外來之毒、內生之毒兩大類。
以人體為界,凡來源于身體之外、有損身體健康的物質,叫做“外來之毒”,如中醫(yī)學中的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戾氣、雜氣等;現代醫(yī)學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大氣污染,農藥,化肥,化學藥品;噪聲、電磁波、超聲波等對人體的干擾等,均是外來之毒。
凡來源于體內的有害物質統(tǒng)稱為“內生之毒”,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物,它是內生之毒的主要來源,也是機體排毒系統(tǒng)功能紊亂時存留體內的禍害;二是本為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質,由于代謝障礙,超出了生理需要量,轉化為致病物質,形成毒,如過高的血糖、血脂;三是本來的生理性物質由于位置改變也成為一種毒,如胃液是人體正常的消化液,當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時,就歸為內生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