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梯時,膝蓋突然刺痛,或有咔咔的響聲
桌上的東西掉了,想要蹲下?lián)鞎r,又是一陣疼痛
想跑步強身健體,結(jié)果卻沒跑兩步就覺得膝蓋疼…

現(xiàn)代人的膝蓋問題越來越普遍了,據(jù)統(tǒng)計,我國約有1.2億人正遭受著膝蓋疼痛的困擾。同時,膝關節(jié)的健康問題,也是跑步愛好者們最為關注和擔心的。
膝蓋是小腿和大腿的連接部位。通過膝蓋的調(diào)節(jié)運轉(zhuǎn),幫助腿部作出動作,人類才能得以行走或奔跑。
在跑步的時候,膝蓋主要會受到“沖擊力”和“摩擦力”兩類影響:
一方面,跑步時帶動上半身運動,上半身的全部重力會“壓在”膝蓋上,并且因為跑步時的沖擊,沖擊力大約在體重的3倍左右;
另一方面,跑步在抬腿和放下的過程中產(chǎn)生摩擦,膝蓋也會被摩擦力所影響。
也正是因為如此,膝蓋在跑步時所承擔的工作很重要。

關于這一點,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表示,通過對11萬人,總計20項的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
經(jīng)常久坐的人,患有膝蓋炎或者關節(jié)炎的概率,在10%左右;而經(jīng)常跑步的人,只有3%左右。
也就是說,經(jīng)常跑步反而比經(jīng)常久坐的人,患有膝蓋疾病的風險更低。所以,跑步本身應該是“養(yǎng)膝蓋”,而并非“傷膝蓋”。
50歲以后,受到年齡增長的影響,人的骨骼開始變得衰老,代謝系統(tǒng)也會變差。
膝蓋也不例外。50歲以后,膝蓋相較于年輕的時候,可能靈活性和健康程度都大不如前。
但這并不代表50歲后不能跑步?!豆强婆c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的研究,涵蓋了18到60歲之間的人群。即便是50歲以后,跑步依舊是降低膝蓋疾病風險的有效選擇。
不僅如此,50歲以上的人群相比年輕人而言,代謝速度更慢,導致血液循環(huán)效率更低。如果能積極運動,比如堅持跑步等,提高身體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效率,減少膝蓋處“靜脈回流”的風險,反而是利于膝蓋的行為。
所以,即便是50歲以后,跑步仍然是養(yǎng)膝護膝的不錯選擇,是真正的“良藥”。
因此,在50歲后跑步雖然有益膝蓋健康,但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重蹈李阿姨的覆轍。
下雨天地面打濕,摩擦力小,這意味著雙腿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維持跑步的行動,這無疑會增加膝蓋的沖擊力和摩擦力。
不僅如此,下雨天濕氣較重,跑步時全身出汗,毛孔打開,濕氣也可能趁虛而入,反而增加關節(jié)水腫等癥狀風險。

跑步雖好,但并非是跑得越久越好。尤其是對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膝蓋相對脆弱,更要控制好運動量,才能在避免損耗過度的情況下,給膝蓋帶來健康。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跑步大約40到60分鐘就可以了,貪多反而對健康不利。同時,跑步的速度也要控制,盡量采用慢跑的方式,在運動的同時,給膝蓋以調(diào)節(jié)和緩沖的時間。
所謂的“無防護跑步”,指的是在跑步的過程中,沒有做好前置工作,以及穿戴合適的設備。
對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骨骼相對脆弱,萬一跑步時出現(xiàn)意外摔倒,骨折,拉傷的可能性也會更高。越是如此,越是要在跑步前做好防護:
比如跑步前,適當?shù)刈鲆蛔鰺嵘磉\動,拉伸一下韌帶和肌肉,避免拉傷和扭傷;
穿戴好專門的跑步鞋,護膝護腕等,減少摔倒時受傷的概率。這些都是在跑步的同時,守護自己健康的有效方式。

總而言之,即便是50歲以上,跑步依舊是符合膝蓋健康的運動。但怎么跑,跑多久,依靠科學的方法運動,才能給身體帶來真正的健康。